航海家郑和的“个人信息页”透露的信息


(2017.12.27原发简书被和谐)

这是维基百科上"郑和"词条的个人信息表:

维基百科"郑和"词条

首先说说郑和的信仰问题。非常有趣的是,这个表上的宗教信息是佛、回合璧的。郑和本姓马,是个回族大姓。他民族成分是色目人,是说汉语的穆斯林出身,搁现在就是回族。他也有伊斯兰经名。经名中的"哈儿只"就是哈吉、哈只,是上麦加朝圣过的穆斯林的尊称。他本人也确实到过麦加。而该表的"信仰"一栏写的是"佛教、道教"。明朝那会儿佛道已经开始不分了,算同一信仰。他的别名是马三宝,这个三宝是佛教概念,指的是佛法僧三宝(梵文Ratna Trayaya,英文Three Jewels)。他也有佛教法名,藏文的Sonam Tashi,以及翻成汉文的福吉祥。注意Sonam是藏语福报的意思(梵文Punya、Guna,英文merit),Tashi(扎西)是藏语吉祥的意思,所以翻成福吉祥是再合适不过。本表下方还提到郑和的在南京的坟墓,是伊斯兰风格的。

结论是什么呢?郑和对佛、回二教都有认同。回教是家传,佛、道是大明的信仰。他作为一个讲汉语的人,一个中国人,对佛道有亲切感,作为一个朝廷中人、官员,对佛道也很尊重。郑和很可能认为自己既是佛教徒,也是回教徒。但对于一个自认"既是佛教徒、也是回教徒"的人,佛教跟伊斯兰的看法是不同的,你懂的。佛教方面觉得这很好理解啊,应该啊。净空法师对一个回族信徒说,佛教是教育,回教是宗教。你在我这儿受了教育,回去对你的宗教也是好的、有益处的。但是伊斯兰的看法不是这样,不可能接受一个人既回亦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郑和在福建的后代(过继的亲属的孩子的后人)接受采访时强调郑和是佛教徒,自己也是(福建人几乎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倒也不奇怪)。

不管怎么说,从郑和角度看,他不认为这二者矛盾。也可能他是一个忠诚执行永乐皇帝使命的政治家,信仰必须为使命服务。如果他只是一名穆斯林,就不容易取得朝廷的信任,怕他跟海外穆斯林有什么勾连;而如果只是佛教徒,对于他远航西亚各地打通关系也不方便。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是回族相当受到重视和善待的时代,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明末时候回族官宦死节的人特别多,而有清一代,回族跟满清朝廷的关系一直不好,直到同治回乱。明初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回族很多(这一点史学界有争议)。回儒思想(回教与儒家的结合)诞生在明朝。但也有相反的歧视色目人的记录,比如朱元璋写的一些判案文书。肯定来说,郑和皈依三宝,对他的事业是个加分,而身为穆斯林,本来就是通西亚的优势。当时不仅西亚、东非是伊斯兰地区,印度的穆斯林化也已经相当深化,只是还没有扩展到孟加拉这类地方,而今天的马来西亚、印尼地区的伊斯兰化也已开始,是从印度教、佛教过渡到伊斯兰的时期,所以郑和的信仰可谓左右逢源。

另外太监奉教在伊斯兰当中并不是个问题。阿拉伯帝国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宫都有太监,有的还做高官,他们都是穆斯林。

其次说说郑和的回教经名、佛教法名使用的语言。这里头带出来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什么?他的回教经名是波斯文的。可以这么说,在中世纪后期,波斯文而非阿拉伯文是从波斯直到中国的中亚、南亚、东亚内陆穆斯林使用的宗教语言。(南方海路传教的情况除外,比如今天马来西亚、印尼的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商人传入的,广州、泉州穆斯林社区的情况也类似)。

波斯文在上述地区完全代替了阿拉伯文,以致当时的文献说,现在没人使用阿拉伯文。

这个历史背景是:波斯人(伊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拥有精英文化的民族,即使伊斯兰化也没有让它的文化处于阿语文化的从属地位。事实上,伊斯兰化是波斯人的一个心结。身为雅利安人的波斯人瞧不起沙漠里出来的阿拉伯人,可是不知何故,当时皈依了伊斯兰教,放弃了祆教。他们对前伊斯兰时代的辉煌和文化一直念念不忘,发展到巴列维国王时代还举办盛会来纪念。他们之信仰什叶派,也有某种跟阿拉伯人逆反的因素在。由于文明程度高,波斯人在文化、宗教上比较温和开放,跟后来从北方南侵的蒙古-突厥人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波斯文的地位在东部伊斯兰世界是很高的。它是统治印度(包括今天印巴孟)的蒙古-突厥贵族的官方语言。他们的子弟都要学习波斯文,用波斯文写文书、作诗。至今巴基斯坦的国歌还是波斯文的。显然,元明时代色目人穆斯林的宗教语言也是波斯文。

再看三宝太监的佛教法名,怎么是藏文呢?要知道他是官方高级太监,法名也是国师地位的僧人姚广孝给取的,为什么不是一个汉名呢?这恰恰说明了元朝时确立的藏传佛教的官方地位,以及它在内地跟汉传佛教的融合。这种情况在明初仍然持续,虽然朱元璋禁绝了密教在汉地的传播和修持。蒙古人的信仰本来是腾格里(长生天),算是一种萨满教、万物有灵,也有景教(东方叙利亚基督教)传入,其上帝的概念也借用了腾格里这个词儿。(有趣的是,土耳其语的"真主"也是腾格里,毕竟腾格里是北方草原人的信仰,而蒙古跟突厥正是他们的后裔)。元朝建立以后,以藏传佛教萨迦派(花教)为国教,而来自藏地的八思巴国师功不可没。他被忽必烈汗任命为中原法王,统领天下佛教,也就是说,汉传佛教也在他的统管之下了。

郑和的法名说明了藏传佛教对汉地的影响即使在当时也仍然存在。后来满清代明,满蒙以格鲁派(黄教)为官方信仰,即使如此,当时的汉传佛教也未再使用藏文,可能因为满洲汉化程度高,无意让黄教统领天下佛教,而是各走各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