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看了三部电影
我回国什么都好奇,尤其在故乡北京,老有怀旧体验的冲动,这次回国竟然就着这份儿好奇和冲动,看了三部电影儿。而且这仨电影的题材都是我平时不感兴趣甚至反感的:宠物情怀、爱国教育、青春浪漫。这三部电影的共同特点是煽情,当然,古今中外电影都得煽点儿情,可是煽情也讲个火候,演戏怕演过头。
看《小Q》是在东四工人俱乐部。高中时候搞对象常去,特别想再跟那儿看场电影儿。这是一部歌颂导盲犬的香港电影,普通话配音。任达华主演。说实话,情节、演技我看都一般,甚至很差,其实说明了什么呢,就是近些年来港台电影显出格局狭小、资金有限的问题来了,跟大陆电影比不了。不容易出精品。当我看了后两部片子以后就觉得,要是大陆来拍的话肯定比这个好的多。但不管怎么说,煽情的效果达到,我也眼窝湿润了。
《我和我的祖国》是在王府井百货大楼顶楼看的,也挺有意义的。它其实不是一整部电影,而是好几个情节独立的短片的合集,都是宣传爱国的。综合来说,我认为这种宣传片儿的制作技巧已经比我20年前离国的时候强多了。能把这种特别容易拍得虚假的片子拍成还可以、还凑合、甚至能让我再一次眼窝湿润,那绝对不是靠过去的僵硬情节、空泛口号实现的了。必须给演职员点赞!
《我和我的祖国》的至少三部短片阐扬了一个颠扑就破的道理:我们北京人都是活雷锋。不是颠扑不破,是颠仆就破。国旗那片儿里头的胡同老百姓,内蒙古那片儿的北京老知青,奥运出租那片儿的葛优,都是这种好人、活菩萨。(我不怎么了解这20年的国内影视界,所以叫得出名字的内地演员只有葛优,其他全不认识,虽然有的眼熟)。任达华再次见面儿了,又再次演一个残废老年。在《小Q》里头是瞎子,在《我和我的祖国》里头是瘸子。
《我和我的祖国》让我热泪盈眶的是北京老知青那出儿。我必须得说,无论老知青还是那两个混小子都演技精湛,不知道我这是不是外行话。演的让我真相信生活中有这样的人。比较无感的是女飞行员那出。把女人拍的不仅不像女人,都不像个人了,有瘾?好玩儿?
《我》片让我觉得牛逼的地方是它在这70周年大庆的题材上,以七部短片的形式,从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入手,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去呈现:祖国在他们眼里是什么。然后这种方式让你感到了祖国的宏大。。。广阔的土地,芸芸众生,多少的故事,而他们都是中国人…… 这种感动于是就成了天然的,而不象是被人摁着脑袋煽情煽出来的了。你作为中国人自豪什么?中小国家的人理解不了,乃至美国这样缺乏历史的国家也理解不了。不论人们平时怎么抱怨、挑刺儿、怨天尤人,这是一个庞大的国家,这是一个有丰厚历史文化财富的国家,这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这是一个有效治理下快速发展的国家。这个片子能让我感受到这些。这就足够了。
《最好的我们》是在望京一带的"私人影院"看的。这对我来说是国内的新鲜事物,在美国是没有的。它在经营风格上有点儿象卡啦OK厅的包间,区别只是它是放电影的,而且是真正的电影:通过投影屏幕的方式放的。银幕大概有90-100英寸那么大。音响配置极好。有的包间有供小朋友玩儿的空间,方便亲子。送饮料零嘴儿。我觉得它介于"家庭影院"跟普通电影院之间,应该有它的Niche。一般家里肯定没有它这个效果好,当然不排除有发烧友之流非得在家里弄一个好的投影的娱乐中心。
《最好的我们》是部青春片儿。单就情节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新鲜的,甚至有点儿假,比如男主人公为什么就要瞒着女主人公不让对方知道自己妈妈的病情,可是不这样就创造不出戏剧性:搞对象要都是一帆风顺,成了"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就还不如拍成色情片儿算了。所以人说韩国爱情片儿,不是男主死了,就是女主死了,要不就是都死了,哈哈。但是,以上不是重点和亮点。重点和亮点在于,就这么一个俗题材的俗电影,它能给拍的有意思,能"浸入",甚至让我再次热泪盈眶 -- 对我这样冷漠无情的工程师来说这太困难了。
如何做到的?大情节就是那样儿了,编剧和导演的工夫下在细节技法上。这个电影堪称轻喜剧片,就是把这帮高中孩子拍的挺逗乐儿,以幽默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他们的调皮、单纯、善良、朴真,经常让观众出其不意,然后会心一笑。男女主角演技精湛,演的仿佛就是生活中的真实一样,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不禁让我回到自己高中时代的心境。你不能不服:中国十几亿人口,能人太多了!这种水平不是找几个俊男美女就好的。男主角是很高很帅,但这个帅也是有实力派的演技支撑的。女主角并不算特别漂亮,但是演的很可爱,很有个性,坚定钟情,成了那种"不好看但是耐看"的女孩儿,让人会从男主角角度爱她。你也会不经意地相信:最终他们在一起了一定会幸福到地老天荒,永远不会有厌倦、争吵、出轨、离异,锅碗瓢盆的平淡、左手碰右手的疏远,哈哈。。。虽然这是一切言情剧的俗套大团圆结尾,而现实生活中的往往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至少我是信了"。作为一个爱情片,拍到这个程度已经是相当成功了!
该青春片的摄影水平也是一流,给人感觉好像装了青春的滤镜,哈哈。我猜国内青春片可能都类似。色彩被放大了,多彩的青春被展现。校服基本是白色,表现少男少女的清纯,也跟周围景物形成对比。远近景、人物特写都恰到好处。其台词水平已经超过我语言的形容能力,因为我一个理工科人要形容那种感性的体验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在影片中那幸福的暑假,女主角那段儿:"紧紧握着的手,永远不会分开",在当时的情境和上下文当中看,神来之笔。她纯净又深沉的嗓音和独白风格、镜头中的慢动作表现的携手奔跑的少年少女,配合得堪称完美,热恋的那种幸福感渲染得淋漓尽致。